7月7日,在乐清市城东街道UU青年集盒,这场磅礴大雨丝毫未能阻挡“小蜜蜂”们的热情。来自云南罗平县旧屋基乡的11名孩子,身着浅蓝色统一短袖上衣,在开营现场蹦蹦跳跳,兴奋不已。 当天是乐清市乐公益协会第五届“小蜜蜂”夏令营的开营日。仪式上,义工们热情地迎接每一位孩子,并依次为他们送上了“开营礼”。现场温馨而热烈,孩子们的心紧紧相连,共同期待着一周难忘的成长之旅。 前往罗平捐校服 2016年,乐清市乐公益协会与云南省罗平县旧屋基乡就结下了深厚的缘分。当时,协会成员包建武的妻子葛微拉在中国美术学院学习期间,从一位云南的室友那里得知当地孩子缺少校服。常与丈夫一起参与公益活动的她,立刻将事情告诉了丈夫。在包建武的积极联络和推动下,为该地学生捐赠校服的想法得到了乐公益协会全体成员的一致赞同。
众人迅速将此事提上日程。考虑到校服数量较多,从浙江运往云南会大大增加成本,他们通过云南爱心画家,联系了当地一家制作校服厂。“原本一套校服价值200多元,当地商家听说我们是浙江的爱心人士向云南孩子们捐赠校服后,主动提出打折,只收成本费。”包建武说。次年3月,包建武及其妻子和多名乐公益协会成员远赴云南罗平县旧屋基乡,开展校服捐赠仪式。那年,乐公益协会共捐赠了800多套校服。2020年,他们再次为当地的孩子捐赠800多套校服。今年,他们计划继续开展捐赠校服活动。
乐公益协会成员为孩子们穿上了御寒衣物。受访者供图
“那时虽然已经开春,但气温还比较低,在学校捐赠现场,我们随处可见身上只穿单衣的孩子,看着十分心疼。”乐公益协会副会长李娜说道。于是,她与几个成员立刻开始在当地的市场采购,自掏腰包为孩子们购置了一批御寒衣物。 在学校召开的座谈会上,他们发现有许多孩子是单亲家庭,甚至有的孩子父母双亡,跟着爷爷奶奶生活,而且家庭也非常困难,于是决定开展结对助学活动。**有33名孩子当场与协会成员结对,且此次前往旧屋基乡的所有乐公益成员都认领了孩子。然而,李娜意识到仅仅提供资助还不够,她希望能帮助孩子们走出大山,看看外面的世界,于是就有了“小蜜蜂”夏令营活动。 夏令营助力蜕变
2017年7月,在乐公益协会的牵桥搭线下,12名孩子由云南罗平县旧屋基乡完小的老师方保艳带领,来到乐清,参加首届“小蜜蜂”夏令营。参加的对象主要为适龄的4到6年级困难家庭学生,且品学兼优。 “当时,孩子们先是乘坐大巴到昆明,再乘大巴到上饶,随后转动车到乐清,回程则是飞机。”回想起第一次带队来乐,方保艳感慨不已,“孩子们几乎没有出过乡,大巴、动车、飞机,这些看似平常的交通工具,都是他们没接触过的新鲜事物。看着孩子们一路叽叽喳喳地讨论,眼中闪烁着好奇与兴奋的光芒,我深刻感受到这次旅程对他们的非凡意义。他们不仅体验了不同的交通方式,更在旅途中开阔了眼界。”
送开营礼。 作为连续5年的带队老师,方保艳发现参加过夏令营的孩子变化都很大。第一届的“小蜜蜂”小王如今已是大三学生,现在就读于昆明师范大学。“小王自尊心较强,在参加完夏令营回去后就偷偷告诉我,外面的世界很精彩,自己以后要努力读书,想成为一名老师,这样可以帮助更多的孩子走出大山。” 前年来参加夏令营的小陆也很励志,其父母都在外打工,小陆由外婆一手带大。平时小陆还要回家打猪草、喂猪、干农活,但她学习十分刻苦,在6年级毕业时以全校第一的成绩考上当地的重点初中。前不久,小陆打电话和方保艳分享,她在学校依旧会和同学分享自己在乐清的所见所闻,鼓励大家以后也要走出大山,去看看外面的世界。
在乐一周时间,行程满满。孩子们将通过音乐会、海岛探险、社区烧烤聚会等互动环节,打破地域隔阂,收获友谊。同时,他们也将在科学、艺术、运动中拓展视野,还将体验乐清木雕、画扇子等非遗手艺,感受传统与创新的融合。 “看到孩子们从刚开始的窘迫,到参加活动时展露出的开心笑颜,哪怕只是一点点的变化,我们都很欣慰。”李娜说,截至目前,来乐清参加“小蜜蜂夏令营”的孩子共有61名。这一项目,不仅为云南困难学子打开了通往外界的窗口,让他们有机会体验不同的生活,更激发了他们改变命运的决心和勇气。此外,自2017年起,乐公益协会还与当地83个孩子进行了助学结对,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帮助与支持。 来源:山海城东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