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深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,切实从源头培养青少年的环保意识和良好习惯,7月17日上午,浙江省乐清市北白象镇分类办精心策划组织,走进白塔王社区春泥班,为这里的孩子们带来了一堂别开生面、寓教于乐的垃圾分类知识小课堂。
活动现场,分类办工作人员化身亲切的“环保老师”,摒弃枯燥说教,创新采用孩子们喜闻乐见的互动游戏形式进行教学。他们精心准备了色彩鲜艳、图案清晰的各类垃圾实物图片卡片,以及小巧直观的迷你四色分类垃圾桶模型,并结合卡片上的例子细细讲解:蓝色的可回收物桶收废纸、塑料、金属,这些宝贝能通过回收再变成新东西;红色的有害垃圾桶专门装电池、农药瓶,它们需要特殊处理才不会污染环境;绿色的易腐垃圾桶是菜叶、果皮的“家”,能变成肥料滋养土地;灰色的其他垃圾桶则收纳那些不好分类的烟头、塑料袋,会被卫生处理。直观的模型加上通俗易懂的讲解,让孩子们对垃圾分类的认识从模糊的概念变成了具体的行动指南。
为了让孩子们理解得更透彻,工作人员现场请大家当一回“环保小卫士”,把这些“垃圾”送回自己的“家”。孩子们瞬间被吸引,兴致盎然地化身为“环保小卫士”,有的踮着脚尖辨认卡片上的图案,有的捧着模型桶认真比对,还有的互相讨论着“这个电池应该放红色的桶里吧”。当有小朋友把香蕉皮误放进“其他垃圾”桶时,旁边的小伙伴立刻提醒“不对不对,香蕉皮是易腐垃圾”,现场欢声笑语不断,原本抽象的分类知识就在这一次次投放、纠正中变得清晰起来。 此次将垃圾分类宣传课堂搬进春泥班,是北白象镇分类办深化垃圾分类全民教育、着力推动分类习惯养成的重要举措之一。活动精准聚焦孩子这一关键群体,通过趣味化、体验式的教学方式,有效激发了孩子们学习环保知识、参与垃圾分类的内在热情,实现了“教育一个孩子,影响一个家庭,带动整个社区”的积极效应。接下来,北白象镇分类办将继续探索更多新颖的宣传方式,让垃圾分类的理念走进社区、学校、企业,努力营造“人人知晓、人人参与”的浓厚氛围,为建设绿色、文明、美丽的城镇环境筑牢根基。 来源:今日白象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