设为首页收藏本站

乐清城市网

 找回密码
 注册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新浪微博登陆

只需一步, 快速开始

查看: 457|回复: 0

[乐清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] 共赴宋时清夏,领略古法消暑魅力

[复制链接]

新浪微博达人勋

鲜花(0) 鸡蛋(0)
发表于 4 天前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快速分享:收藏到QQ书签转播到腾讯微博分享到QQ空间分享到新浪微博分享到网易微博
来自 浙江温州
      大暑至,夏正浓。7月21日上午,乐清博物馆在一楼大厅成功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“大暑”主题活动。此次活动以“古法消暑”为核心,邀请了10余位孩子及成人参与,更有幸迎来了浙江卫视中国蓝栏目到场拍摄节气专题片。
      冰葵扇、碧筒杯等特色道具营造出沉浸式宋韵场景,带领大家穿越时空,体验古人在大暑时节的悠然雅趣,也让这份独特的节气文化得以通过镜头传播给更多人。
      整场活动分为“素手生凉制葵扇”、“碧筒杯饮荷露新”、“一盏茯茶煮古今”三个环节。
1.jpg

      活动伊始,大家围坐在一起,桌上摆放着制作蒲扇的原材料,如干燥的蒲叶、竹条、彩绳等。在徐栩老师细致讲解与示范下,大家纷纷动手,将蒲叶平整铺好,用竹条小心翼翼地固定边缘,再用彩绳精心缠绕装饰。不一会儿,一把把散发着自然气息的蒲扇在手中成型,轻轻挥动,怀旧清风拂面而来,仿佛回到儿时夏日,在庭院中摇扇乘凉的惬意时光。
2.jpg

3.jpg

4.jpg

      紧接着的“碧筒杯饮荷露新”环节,更是将活动氛围推向高潮。据介绍,苏轼曾用“碧筒时作象鼻弯”来生动描述此消暑雅趣。参与者们手持荷叶茎制成的吸管,俯身轻吸杯中泉水,泉水带着荷叶的清新香气滑过喉咙,瞬间驱散大暑的燥热。大家脸上洋溢着新奇与满足,纷纷感叹古人消暑方式的独特与雅致,在欢声笑语中感受着宋韵文化的魅力。
5.jpg

      而“一盏茯茶煮古今”环节,传承了温州地区保留至今的古代大暑烧茯茶习俗。现场,煮茶器具一应俱全,茯茶慢慢熬煮,茶香四溢。老师们为大家讲述茯茶在大暑时节的养生功效,以及其背后蕴含的历史文化。参与者们依次品尝茯茶,品味着茶汤的醇厚,也品味着岁月沉淀下来的茶文化,在茶香中体会古今传承的智慧。
茯茶配方
茯茶配方:芦根10克、竹叶6克、枸杞子6克、生地黄6克。以上药物加水浸泡30分钟后煎煮半小时,取汁放凉后,1日内分2次饮完。
适宜人群:阴虚火旺的人。常表现为形体偏瘦,午后常觉潮热,五心烦热、口干舌燥喝水不缓解、眼干鼻干等。
6.jpg

     此次“大暑”活动的成功举办,是乐清博物馆弘扬传统文化的一次生动实践。未来,博物馆将继续挖掘传统节气文化内涵,开展更多丰富多彩的活动,让更多人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,让古老智慧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。
来源:乐清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 新浪微博登陆

Archiver|手机版|乐清城市网 ( 浙ICP备2020043312号-4  

GMT+8, 2025-7-26 20:00 , Processed in 0.039891 second(s), 40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2 Licensed

© 2001-2012 Comsenz Inc.

返回顶部